漫步诗坛,以课促研——基于核心素养的古代诗歌教学观摩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8-03-20 15:03:15 丨 阅读次数:4632

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正式发布。为了引领我市语文教师深入思考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进行古代诗歌教学,大面积提升我市语文教师素质,张家口市教科所协同河北省尤立增名师工作室及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于2017年12月26日在一中六合馆举办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古代诗歌教学观摩研讨会。

参会人员有市语文教研员张志彬、一中教务处主任赵国民、河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尤立增,各校语文教研组长,各年级所有备课组长,参加2017优质课、说课比赛的所有老师以及来自全市各县学校的300多名教师代表。

8:50讨论会开幕式,由会议活动组织者、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张志彬代表发言。张志彬教研员宣读了活动的目的、流程及内容。他强调,随着高考发展,诗歌客观题难度增加,对学生鉴赏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诗歌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高考大背景下,张家口市应走在全国的前沿,率先进行诗歌教改的探索和尝试,在张家口市不同学校区域形成相对一致的教学观点理念,从而整体提高这一高考专题的效果。

9:15张家口市一中马宁老师带来了韦庄诗歌《菩萨蛮(其二)》。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马宁老师根植学情,以学生自主预习作业为依据,以学生诵读为主要方式,以自主赏鉴(抛弃一切教辅资料的素读)为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以读带赏,以赏促读,通过自主诵读,带动独立思考鉴赏;教师合理引导,助推学生精研情感;尤其出新的是在质疑探究的环节:不再是教师预设一些“高”“精”“尖”问题,而是从学生预习作业中搜集整合那些“有趣的问题”,如一般初读韦庄《菩萨蛮(其二)》的感受多是对江南美好的赞美与留恋,但词中总有些令人心生疑惑的地方,感觉作者似乎有别种情绪未曾言说。马宁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问题,恰到好处的给了作者相关背景,学生通过老师积极牵引启发,自主完成情感把握,豁然开朗,深刻的体会到了思乡之情——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完成“知人论世”环节后,马宁老师通过在课件上展示这些“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寻找词中表达作者实际情感的蛛丝马迹,实现了学生自主对本词思想情感解读上的“反转”。

宣化二中于文博老师带来的是一节针对高三阶段古诗词鉴赏的复习课——《诗歌鉴赏专题入门:羁旅思乡诗》。于文博老师教学理念为“五环课堂”。教学过程以“五环课堂”导学案为重要依托,为学生提供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从教材篇目到课外名作的大量诗文,通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实现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 “常见意象”和“关键字词”两方面入手,寻找羁旅思乡诗中的特征。在总结出表达“羁旅思乡”的一般特征后,加入相应联系,实现指导学生对诗歌是否为“羁旅思乡”题材的判断。接下来由小组合作探究:诗人们羁旅的原因有哪些,结合诗人们的羁旅缘由,想一想羁旅思乡诗除了含有作者思乡之情外,还有那些情感。讨论出一般情感后,再选取例题导学,完成学生对羁旅思乡题材诗词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的学习。最后再以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井然有序。于文博老师教学语言风趣幽默,使得学生及在场听课教师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13:30马宁老师对上午诗歌新授课进行说课汇报与反思,从教学实施过程来看,她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把学生的认知起点作为课堂的设计起点 ,以预习作业为实施手段,再现了一中日常教学“以学情为核心”的课堂流程,她表示,授课难点在于课堂较为灵活,教师授课要备课充分,对课堂掌控能力要求较高,另外,马老师对多媒体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出思考。

于文博老师对上午诗歌复习课进行说课汇报与反思。他介绍了宣化二中五环课堂导学案的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果,课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快速判断诗歌题材及深入情感,力求创设更全面、扎实、具有探索性的课堂,同时在教学反思中提出了对学情不了解等问题。

随后,与会教师就“如何上好诗歌新授课”这一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研讨。

市四中王文莉老师首先进行发言,她对马宁老师课堂掌控的有的放矢和于老师课堂语言的幽默风趣表示肯定赞扬,她认为诗歌教学应该跟教材选篇安排有条不紊的前进,由简入繁,诗歌的理解是鉴赏的基础。

张一中白红霞老师随后提出了现阶段语文诗歌教学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教材——考试——教师”之间存在距离,而“预习作业纸”能够拉近四者之间的距离,是解决这几组矛盾的关键,老师可以循循善诱,由浅入深,慢慢引导,最后提高学生的解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宣二中张平老师表示“五环课堂”是基于宣化二中学情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师满堂灌,以导学案为媒介,集体备课为支撑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她认为高中诗歌教学应分阶段有侧重的进行,高一重朗读——兴趣、高二重感悟——能力、高三重运用——技巧。

张一中赵国民老师表示,理解是鉴赏的基础,而读又是理解的基础,诗歌应反复诵咏,增强感知,引发思考,以学情为核心的预习作业的形式能够增加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恰恰体现了高考中对阅读能力要求增大的主旋律。

宣化一中刘亮亮老师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对教材的理解是深入鉴赏的前提,基于学情,浅层次的问题应先解决,不能好高骛远。其次肯定了马宁老师在新授课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互动性课堂。

蔚县一中王晓莉老师,首先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应多加鼓励,积极引导,其次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提倡流动小组教学,科学分组,以一个学生的“点”带动整个小组的“面”,组内交流,组组交流,达到有效学习。

北辰中学谷春雨老师,从“读解赏写”四个角度对诗歌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教研员张志彬进行总结性发言。他认为诗歌课堂教学应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教材上,应立足诗歌的不同种类和篇性,回归文本。在教法上,立足学情,不闭门造车而是基于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在文本细读与拓展延伸上,教师主导,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增强学  生核心素养。同时他希望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代表学情的预习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16:00河北省名师、正高级教师尤立增为大家献上《基于核心素养的古诗歌教学与备考》的专题讲座。

在教学方面,尤老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诗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欲解其事,必先析理,随即抛出“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对如何实现目标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在培养语言建构运用方面,以读懂为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以字词句理解为突破口,强化对诗意的理解;在思维发展层面,首先教师应用语言构建画面,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慎用多媒体。其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规律性逻辑,如诗歌中的起承转合,再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尤老师强调“学贵有疑”“尽信书不如无书”提出质疑的三从境界——“有疑处生疑”“无疑处生疑”“质疑文本和老师”;在审美鉴赏与创作层面,应创设课堂情境,比如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尤老师现场声情并茂地示范了涵盖教学背景的《虞美人》情境导入。除此之外,还需要熟读成诵和抓住意象,来体会语言的色彩美把握诗歌的意境美;在文化传承和理解层面,他着重强调了意象和典故中的文化意蕴的重要性。

在备考方面,他将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的三套题中体现核心素养的部分,条分理析出来,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试题,以试题对照理念,在宏观中把握规律,来预测高考动态。同时又系统的传授大家高考复习的规律方法,高屋建瓴,层层推进,与会成员受益匪浅。

17:00市语文教研员对研讨会进行概括总结,并简单介绍了2018年的市语文教学活动规划。

漫步诗坛,春风化雨;以课促研,启智润思,相信通过此次的观摩研讨会,能够让教师们对诗歌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诗歌教学实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