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立意,彰显地理学科素养

发布时间:2020-12-24 10:48:21 丨 阅读次数:3389

——2020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全国卷

杨纪萍

2020年全国Ⅰ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体现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立足学科特点,保障立德树人落实力度;丰富关键能力考查内涵,提升人才选拔区分功能;发挥考试积极导向作用,助力素质教育。

具体来看,今年地理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一、稳

(一)考查主干知识

1.强调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

今年高考地理试卷的命题要点仍然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为核心,几个典型考点比如地壳运动、水资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农业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城市住宅区建筑布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仍然是重头戏。试题选材坚持正向引导,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素材,呈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究农事活动的地理原理,将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中。

2.题型设计不变,抽样考查知识

今年高考的地理试卷题型依然保持了单选题和综合题的形式。 试题设计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结合紧密,同时以“人地关系”为主题,使得题目在考查人文地理的同时隐含自然地理的内容,丰富了题目内涵。比如以东北平原某居住区布局规划的特点为背景,考察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考点的选取体现出结合具体背景信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知识理解深度,进而区分考生水准。

3.材料丰富厚重,图像信息关键

研究地理和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环节是图像信息的获取。读图能力一直是地理学科在高考考查当中的重点。高考不仅要求考生会读图,更要求考生能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本次考试共有7幅图,主要是示意图、景观图、坐标图,如综合整治模式图、居住区布局与风频复合图、人工岛地下水咸淡分区图等。其中以高原鼠兔洞穴密度为对象的坐标图,考察学生对统计图表的阅读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无图考图”这一能力考察在本套试卷中也有所体现。“无图考图”要求考生心中有图, 比如选择题9-11题要求考生结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对岳桦林带的分布变化进行理解和分析。但是仅仅记住山地自然带分布图还不足以解答这道题目,更重要的是将图片中蕴含的原理结合到具体问题中,思考人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改变。这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针对局部地区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充分体现出高考对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考察。

(二)能力立意的考查加强,彰显地理学科素养

从获取地理信息入手,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有文字材料、图表材料,全方位多角度考查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生根据获得的地理信息,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作答,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地理问题的原理,即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选择题侧重知识理解的深度以及迁移应用的广度,一篇材料内容设问多个知识要点,在保证了考点覆盖的基础上突出了考查重点。例如在试卷中,材料描述了岳桦林带的分布随着气候变化的改变。但在设问上同时考察多个知识要点,包括对山地垂直地带性的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气候要素对植被生长条件的影响等知识点,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

而综合题的设计具有“入口小,纵深广”的特点,深入探讨具体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考查顺坡垄种植葡萄景观的形成原因时,通过三道题目的设问引导考生思考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拓宽视野,充分发挥知识迁移能力解决具体问题;同时考察考生的逆向思维、综合思维素养,经过多因素分析最终才能得出答案。  

从近些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知识本身的考查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其深度,从广度走向深度的过程实际上提高了对于考生的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对知识本身内涵的理解。只有理解到位,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二、变

(一)试题结构有变,主要表现为:

第一,与19年相比,自然地理模块所占的分值明显上升,自然地理比重的上升毫无疑问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第二,综合题今年为“3+3”模式,19年为“4+4”模式,比去年少了两个小题,小题分值明显增大。而综合题的设计具有“入口小,纵深广”的特点,如36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8分)(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8分)。37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这给学生造成较大干扰,平时模拟试题以一点2分居多,有时也设置成3分,但比较少,学生面对12分而切入点小的试题会感觉困难,怕写得点少丢分,进而影响情绪,造成心理恐慌。

(二)试题难度有所加大

全卷主体风格偏向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深化应用能力,重点在于对主干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如试卷中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为背景,考察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改造,单纯记忆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点并不是解题的有效方式。这道题必须要结合黄土高原的地方特点,深入理解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辩证统一的要求,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材料中提到“生产集约高效”,体现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需要修建道路,方便田间耕作。考察切入点新颖,且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能向考生充分展现地理学科的魅力。

372)题提供三期玄武岩特征,要求学生按照地理逻辑关系将侵蚀程度差异与形成“先后次序”结合起来,运用规范、恰当的地理术语,分析不同地形单元的形成时间。设计的问题层次多、有深度,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表达的条理性和层次性,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7题考查的是火山地貌,在高中教材中涉及的较少。特殊地貌中一直作为重点的是流水地貌——河谷阶地、丹霞地貌;风成地貌——雅丹地貌;冰川地貌和冻融地貌,以及海浪地貌。而火山地貌重点讲的是火山口、火山锥。该题涉及的内容学生不熟悉,解题完全依靠对材料的解读,“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这句话是点睛之笔,至关重要。要求学生能够审清题意想象情境,做出准确判断,并能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组织语言作答,难度较大。如果学生迁移能力够强,可以联系石林、雅丹地貌去想象。

纵观全套卷面内容,试题文字材料中呈现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事例和现象,通过搭建丰富多样的学习探究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精心创设新颖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地理信息整理与加工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弘扬生态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崇尚劳动精神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促进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2021年高考的复习备考提出如下建议:

1.注重日常积累,夯实知识基础。

2.搭建知识体系,培养综合思维。

3.观察生活和世界,培养核心素养。

4.锻炼图像分析和材料解读能力。

5.不能读“死书”,拓展知识面,了解大世界

6.强化思维训练,构建方法模型(重在解题思路、解题角度)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地理组